邱淑蓁股票投資經驗分享
本報特約--金融透視/業內人士:人民幣雙向波動 海外資產配置需慎重
儘管自2015年“8•11”匯改以來,大陸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幅度明顯加大,但仍有不少人難以適應這種變化。他們放不下人民幣兌美元單邊升值或單邊貶值的慣性思維,認定匯率在一段較長時間內只有一種趨勢,結果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事實證明,隨著中美經濟相對基本面的不斷變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再只有一種顏色,投資者必須客觀冷靜地分析每個新情況,慎重對待海外資產配置。 雙向波動的人民幣 市民裴先生的兒子今年上初中二年級。他和愛人希望兒子能考上一所有國際班的公立高中,然後去美國讀本科。去年12月28日,在一片“人民幣兌美元即將破七”的風聲中,裴先生在大陸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以6.98元人民幣兌1美元的價格換了1萬美元現匯。三天后,國家外匯管理局發文對個人外匯資訊申報管理進行完善。裴先生聽信了朋友圈流傳的謠言,認為這可能是國家要收緊個人外匯額度的信號,於是元旦假期一結束,他又利用更新的額度買了3萬美元現匯。 但這暫時閒置的4萬美元資產如何處置?他聽投資圈的朋友說,購買美國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是個不錯的選擇,他也計畫托朋友幫他配置一點。然而誰知元旦過後,人民幣匯率忽然止跌回升。從1月4日開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不到一個月就從6.95漲到6.83。裴先生還沒選好買哪只REITs就虧了5000多塊錢。雖然這筆損失不算太大,但他還是對自己魯莽的投資決策感到後悔:“以後再不能盲目跟風瞎投了!這漲漲跌跌的匯率,真是誰也說不準。”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貶值,境外人民幣流動性又顯著收緊,促使離岸人民幣快速升值並帶動在岸人民幣升值。5月26日大陸央行再次調整中間價定價機制,加入逆週期調節因數,人民幣就此打開升值空間。6月15日央行公佈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達到6.7852的年內最高點,相對於1月4日6.9526的最低點,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已達2.5%。這令很多像裴先生這樣堅定看跌的投資人大感意外。不少人後悔,去年12月在高位換了5萬美元,雖然買了兩個月收益2.5%的美元理財產品,但是算下來還是虧了4000塊。早知如此還不如買銀行理財划算。 大陸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程實在近日發表的《人民幣不是烏藍色的》文章中指出,2016年年初和2016年第四季度,人民幣貶值成為一種帶有魔性的聲音,很多人為之完全心折,幾乎聽不進任何其他的聲音。這些人將貶值預期轉化為行動——或是不惜代價地將人民幣換成美元,或是不計成本建立了沽空人民幣的頭寸。這就好像流行歌曲《烏藍色》所唱的那樣,若用烏藍色的眼睛看世界,世界便全部是烏藍色的。然而事實是2017年以來,人民幣卻走出了另一種顏色——兌美元不是向上“破7.0”,而是向下“破6.8”。正如世界是多彩的,人民幣也是雙向波動的,拋開偏見面對現實才是理性投資人應該具備的素養。 下半年以震盪整理為主 業內人士普遍預計,人民幣匯率經歷了上半年1月和6月的兩次大幅上漲之後,下半年在美聯儲縮表、加息的背景下,可能會以震盪整理為主。 花旗、瑞銀等外資機構近期數次上調兌人民幣匯率的預測值。根據花旗的預測,今後0至3個月美元兌人民幣可能在6.90左右波動。花旗香港環球財富策劃部主管張敏華表示,雖然美聯儲一如預期啟動加息週期,但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不升反跌。主要原因來自美國通脹增長比預期慢,十年期美國國債利率受壓。“下半年,若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承諾的全面刺激的財政政策正式施行並發揮作用,美元會有溫和走漲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多少會面臨一些壓力,但壓力並不大,可能會在7左右徘徊。”吳晶晶表示。 興業證券分析師郭嘉沂認為,央行今年在中間價定價機制中加入逆週期調節因數,旨在當大陸國內經濟基本面向好,美元指數偏弱時,人民幣能夠順勢升值,進而改變此前“易貶難升”的不對稱定價機制,實現真正的雙向波動。因而下半年要特別關注美元指數貶值波段中人民幣相兌美元的升值動力。 大陸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雖然美元短期貶值趨勢明顯,但美元基本面穩定,各項經濟指標與預期基本一致,長期看美元指數依然處於走強的週期之中。目前為止的美國經濟表現有利於美聯儲加息的實施,也有利於美元貶值的發揮。如果美國國內繼續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可能會加劇資本從新興經濟體流出,回流美國的資本市場。不過由於目前中國大陸資本專案尚未完全開放,美國流動性收緊不會對中國大陸市場產生過大的衝擊。 招商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謝亞軒指出,經過此前的連續回檔,人民幣匯率繼續下探空間已比較有限。短期來看,匯率延續震盪將是大概率事件。長期看來,人民幣兌美元雙邊匯率以雙向波動為核心的運行態勢仍將持續。 謹慎配置海外資產 雖然美國經濟的復蘇態勢基本穩固,但不可否認的是,川普執政給美國經濟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鄭辛如、蔡思穎等人認為,川普的政治主張偏激且易變,其政策目標缺乏現實性和可操作性,這些都會給美國政策帶來不確定性,從而影響全球經濟復蘇和政策走向。 在這種情況下,像裴先生這樣的普通投資人進行海外資產配置時需要特別慎重。慢錢理財師李潔娜介紹,不是所有的投資人都適合做海外配置,主要得看資產量有多大。“如果你的資產量足夠大,的確是應該做一些境外的資產配置。但如果投資人的資產量並不是特別的大,就沒有必要做太多的海外投資。尤其是很多大陸國內的投資人對海外市場都不是很瞭解。境外很多赫赫有名的金融公司都是封閉式運作的,優質的專案是不對個人客戶開放的,連當地人也不一定買得到。那麼,大陸國內的投資者在海外買不到好的項目,就只能買一般的,而這種一般項目的收益不一定會比大陸國內的項目好。而且也要考慮到可能資金出去之後,難以轉回國內的情況。所以對海外市場不是很瞭解的投資者,還需要更謹慎些,避免盲目跟風。” 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聯合撰寫的《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也證實了這一點。報告資料顯示,儘管境外資產配置自2011年起成為高淨值人群的投資熱點,曾經一度超過50%,但是自2013年起,高淨值人群對境外資產配置逐漸回歸理性,人均境外資產配置比例趨於平穩,保持在20%至30%的水準。尤其是去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外部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也有所增加,2017年境外投資增速預計下滑16%。《報告》顯示,這些可投資資產平均超過三千萬的高淨值人群,境外和境內資產配置比例也不過二八原則。對於大陸國內的普通投資者而言,今年多關注大陸國內市場的一些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或債券產品,得到的回報可能更可觀。 【中央網路報】
程婷月股票投資經驗分享
留言列表